最近中文字幕mv第三季歌词_久久久午夜精品_亚洲精品wwwww_成视频免费观看在线看

服務熱線:155 7582 8627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研究文章
研究文章

幾類農村集體用地在開發時可以這么用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出臺,農村農業開發走到了市場的聚光燈下,各路社會資本紛紛以“城市包圍農村”之勢進場,或發展山野民宿,或推出共享農莊,或興建田園綜合體,為城市消費者提供心靈休憩、生態靜養的農味兒產品,我們不禁疑惑,農村用地還能玩出這么多花樣?

(一)耕地:嚴格控制占用,可以從事旅游相關的生產

     耕地主要以從事農業生產為主,保障糧食生產安全,在康養、旅游開發方面,農田原則上不允許使用,特別是基本農田作為耕地紅線,強烈建議不要去碰,但我們可以利用政策紅利獲得少量經營用地,例如政策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興建高標準農田(基本農田),建設連片面積達到一定規模的,允許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重慶政策規定不超過5畝)開展觀光和休閑度假旅游、康養、加工流通等經營活動。

     同時,項目對環境影響不大,遵循當地的發展規劃,對當地的經濟發展有一定促進作用的,對于其他農田的利用,當地政府一般是持支持的態度。社會資本可依法通過承包經營流轉的方式,使用農用地從事與旅游相關的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生產。這意味著可以在不改變土地性質的情況下,建設一些開敞的、不具備遮蔽功能的構筑物,例如無錫田園東方,利用農用地建設農樂園、戶外課堂等休閑農業項目,為人們提供體驗‘三農’的新型產業經營形態。

 

 

(二)林地:近林不進林,靈活開發

     林地是森林的載體,起到生態涵養、防風固沙、林業生產等功能,最具開發價值的是那些森林茂密、生態優美,富含高濃度空氣負離子,可以提供自然體驗機會和促進公眾健康的林區。

    對森林旅游來說,林業用地突破的路徑在哪兒?森林體驗和森林養生是當下最熱的兩個方向,國家鼓勵發揮森林多種功能,建設森林體驗基地和森林養生基地試點。從市場發展情況來看,截止2016年7月,全國各類森林體驗和森林養生基地建設項目多達500余個,其中超過50%的項目位于森林公園、國有林場、濕地公園等范圍內,試點工作將在“十三五”期間逐年開展。

     在用地方面,可以建設森林體驗(館)中心、森林養生(館)中心、森林浴場、解說步道、健身步道等基礎設施,但不能在基地范圍內建設醫院、療養院、養老院等大型醫療、養老設施。

 

森林體驗與森林養生產品支持發展方向

 

     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呢?“溫州模式”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可以借鑒的方法,即實行重大項目規劃“近林不進林”的策略,這樣既可以依托森林旅游地的優質生態資源,又不占用建設用地指標,通過地方政府規劃配合,把建設項目布置在外圍的村鎮建設用地上。這也類似于杭州西溪濕地把喜來登、悅榕莊等大型配套建設在濕地外圍的做法;如果確需占用或者征收、征用林地的,要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申請,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并繳納森林植被恢復費。

 

 

(三)低丘緩坡地:點狀供地,垂直開發

   我國南方地區的廣大低山丘陵區擁有大面積的低丘緩坡地,這些土地的利用現狀主要是林地、園地、草地及零星的耕地(基本農田),各自所占比例不同。按照利用方式可把它分為宜農類、宜林(園)類、宜建類三大類,開發為建設用地是低丘緩坡開發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

     以浙江德清莫干山裸心堡為例,該項目采取“點狀供地、垂直開發”的方式,將項目用地分為永久性建設用地和生態保留用地,其中永久性建設用地建多少供多少,剩余部分可以只征不轉,以租賃、劃撥、托管等方式供項目業主使用。裸心堡僅新增建設用地12畝,其余八成的建筑是租用當地農房改造而成,園區內的200多畝山林,從村民手中流轉,保持原貌,大大節約了用地指標。

 

 

總結:在現行土地法律制度下,存在兩種農用地利用方式:

(1)不改變土地性質

     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通過轉讓、轉包、出租、互換、入股和抵押的方式進行流轉。由于轉包和互換范圍限于同一集體經濟組織內,因此,社會資本僅可通過轉讓、出租、入股和抵押的方式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

(2)改變土地性質

     建設康養、旅游項目確需占用農用地的,可采取重點項目清單制度,把需要建設用地指標的重大旅游、康養項目納入建設用地協調清單,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利用年度計劃進行對接與協調,通過土地利用規劃的調整,實現農轉用和土地征收。

 

 

(四)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量小可直接入市

    2014年底,國家開始“三塊地”改革的試點工作,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可以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目前全國已有33個縣市區試點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實踐,成都郫都區、北京大興區、浙江德清市等作為最早參與試點的城市,都積累了較為成熟的入市實踐經驗。   以成都市郫都區為例,該區對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進行了用途管制,明確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不能用于房地產開發,只能用于旅游、商業、工業等。2015年9月,四川邁高旅游公司競得郫縣戰旗村一宗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面積13.447畝,每畝價格52.5萬元,該公司獲得這塊土地40年的使用權,規劃打造集美食體驗、農業觀光、休閑度假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綜合體項目。

 

 

(五)宅基地:量大可做文章多

  目前,在許多欠發達地區的鄉村,因為進城務工人員增多,大量宅基地便被長期閑置。如何盤活和利用這些宅基地資源,國家層面給出了指引,即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

閑置宅基地或宅基地整理結余的建設用地可直接開發利用,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等多種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