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mv第三季歌词_久久久午夜精品_亚洲精品wwwww_成视频免费观看在线看

服務熱線:155 7582 8627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資訊
行業資訊

教育部:已有13所高校單位成立鄉村振興學院

2018年年末,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2)》(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引導高校深度參與和主動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6月12日,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自《行動計劃》出臺后,各高校積極響應,已經有30余家單位制定了服務鄉村振興工作方案,13家單位成立了鄉村振興學院。下一步將引導高校在“雙一流”建設中,加大對鄉村振興領域相關學科的投入。


他指出,高校是農業科技創新的主力之一,承擔和參與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在“十三五”重點研發項目農業農村領域累計牽頭承擔項目占總項目數的近40%。高校在農業遺傳育種、土壤改良、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標志性成果,近五年高校在農業領域獲得國家科技獎勵66項,占相關領域授獎總數的46%。


2017年我國農業科學15項重大進展中,高校牽頭完成7項。近期以“高等學校基礎研究珠峰計劃”實施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農業科技的有組織創新,正在培育建設智能分子設計育種前沿科學中心,作物表型組學研究和農業微生物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源頭創新支撐。


此外,一直以來,高校大力推進校地、校所、校企之間的深度合作,探索建立了“太行山道路”“湖州模式”“曲周模式”等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科技服務模式。


“中國農業大學扎根河北曲周縣46年,實踐出農科教相結合的‘曲周模式’,通過科技改土治堿,將23萬畝鹽堿地變成現在的米糧川,農業糧食生產從1973年的畝產不足百斤到每年平均畝產1000公斤以上,從經濟滯后到如今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 雷朝滋介紹道,新時代以來,高校圍繞鄉村振興持續創新,通過“專家大院”“科技小院”“科技大篷車”“百名教授興百村”等多種農業科技推廣的新做法,將高校創新成果和人才優勢轉化為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產業動能,成效顯著。


據不完全統計,39所高校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共建設了各類試驗站300余個,院士、專家工作站500余個,各類農業推廣示范基地和特色產業基地近1400個,服務涉農企業1700余家,示范推廣新成果1萬余項,新增產值近6000億元。此外,高校已經成立鄉村振興相關的研究機構百余個。


在國際合作創新上,圍繞涉農重大問題研究,十余所國內涉農高校還聯合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加州大學、普渡大學等5所美國高校,聯合組建了“中美大學農業推廣聯盟”,加強高水平國際合作促進國際人才交流。


高校同時還發起成立了“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一帶一路’南南合作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一帶一路’農業企業合作聯盟”等國際化合作平臺。


雷朝滋表示,下一步將支持高校通過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等資源,加強對從事鄉村振興相關基礎性研究、技術推廣研究的科技人才和優秀創新團隊的穩定支持。同時,布局一批鄉村振興領域創新平臺,建設交叉研究的前沿科學中心。鼓勵高校進行評價機制改革,充分調動各類科技人員參與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的積極性。推進產教融合,加快一流農業大學、一流農業學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