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mv第三季歌词_久久久午夜精品_亚洲精品wwwww_成视频免费观看在线看

服務熱線:155 7582 8627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研究文章
研究文章

未來我國養老行業發展趨勢淺析

2013年我國“養老元年”以來,“養老”好像一下子被時代浪潮推成了一個萬眾矚目的朝陽產業。養老行業、養老事業、養老企業、養老產業、老齡產業、醫養產業、康養產業,各路資本蜂擁不亦熱乎。

未來養老行業(康養產業)發展趨勢如何?

一、9073

9073”養老現象是指大約90%的老人,7%的老人在社區養老,3%的老人選擇機構養老。

二、居家-社區-機構-醫養結合

構建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醫養結合已經先后在90個試點城市試行,醫養結合決定性因素在醫,歸根到底結合的還是醫療服務。

三、CCRC

CCRC”源于美國,譯為“持續照料退休社區”,老年人在不同年齡階段隨著自理能力變化,一直可以在熟悉的環境中居住康護。CCRC主要包括獨立生活公寓 (Independent livingIL)、協助生活公寓 (Assisted livingAL)、失能之家 (Nursing HomeNH)、失憶關愛之家 (Memory careMC),以及長期護理醫院(Long-term care hospitalLTCH)康復醫院(Rehabilitation HospitalRH)等。盈利模式主要有持有型、銷售型(會員制押金制)、租賃+銷售型三種,在此基礎上花樣變化多端。

四、公建民營

“公建民營”指在新建養老服務機構時,各級政府按照“管辦分離”發展思路,由政府出資,招標社會組織或服務團體去經辦和管理運作,政府負責管理和監督。另有“公辦民營”養老機構則是指已投入運營的公辦養老機構,通過體制改革與創新,引入民間組織或企業進行管理和運作。主要有委托運營、租賃經營、BOT三種模式。因投資成本大幅降低,所以備受歡迎,但也收到非營利性的諸多限制。

五、老年照護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已經成了不少家庭面臨的現實問題。我國老齡化呈現快速化、高齡化、失能失智化、慢病化、空巢化趨勢,老年照護型需求越來越強,尤其三四線城市,縣域城市是最迫切的。國家已經出臺護理院基本標準(2011版)明確了科室設置、人員配置、設備、房屋及床位要求。未來與康復醫院黃金搭檔,必定會備受投資運營者青睞。

六、護理保險

長期護理保險又稱長照險(護理保險),主要指為那些因年老、疾病或傷殘而喪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從而需要長期照護的人提供護理服務的保險,大大減低護理費用支付負擔。長期護理保險在多個發達國家被作為公共保險義務繳納,從國際經驗來看,有助緩解全社會由于老齡化帶來的護理服務支出壓力。日本、德國等已經建立了不同形式的社會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美國等則發展了長期護理的商業保險模式。目前我國15個城市和兩個重點省份已經啟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互聯網+護理服務”也在6省市開展試點。

七、養老評估

養老服務評估,是為科學確定老年人服務需求類型、照料護理等級以及明確護理、養老服務等補貼領取資格等,由專業人員依據相關標準,對老年人生理、心理、精神、經濟條件和生活狀況等進行的綜合分析評價。據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提出,對于我國4400萬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重點要解決就是誰照顧、照顧誰、在哪兒照顧、誰出錢來照顧的問題。“四個照顧”問題的前提是養老服務評估,未來第三方養老服務評估市場需求與日俱增。

八、康復養老

按照中醫“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后防復”理論,以及國外倡導“用盡廢退”理念,盡可能地延長健康自理生命期限,盡可能快速從失能康復到協助半自理狀態,模式必將盛行。國家出臺康復醫院基本標準(2012年版)明確了三級康復醫院、二級康復醫院(我國不設一級康復醫院)科室設置、人員配置、設備及場地要求。我國已經把29個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障范圍,涉及肢體殘疾、精神殘疾、言語殘疾、聽力殘疾等類別。

九、旅居康養

旅居養老、抱團養老,形象說法候鳥式養老、度假式養老。主要適用于“四有”青年老人,有閑、有錢、有活力、有文化。不同于老年游行社的就在于服務居家化、三養化、后半生化。還有一部分慢病旅居療養市場需求,比如氣管炎、哮喘、慢阻肺、肺氣腫、鼻炎、類風濕等慢性病,冬季到海南三亞避寒避霾調病,療效顯著,漸漸成了趨勢在流行。

十、普惠養老

發改社會〔2019333號文,城企聯動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試行),主要解決廣大城市老年人尤其是中低收入且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在選擇養老服務時面臨的“買不到、買不起、買不好、買不安”問題。國家通過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和引導城市政府系統規劃建設養老服務體系。城市政府通過提供土地、規劃、融資、財稅、醫養結合、人才等一攬子的政策支持包,企業按約定承擔公益,提供普惠性養老服務包,向社會公開,接受監督。對于納入到專項行動的項目,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從中央預算內投資給予每張床位2萬元的補貼。養老用地出讓起價按不高于同類地段工業用地或醫療用地價格。通過土地、金融等多種政策組合支持,推動企業建設運營成本下降,服務價格下降。政府和企業形成約定,以‘政策包’換‘服務包’,同時,企業的養老床位收費價格要接受政府的指導價,要與當地的人均收入和可支配收入水平掛鉤。首批7個城市作為試點城市,分別與7家養老企業簽約。目前試點城市已擴容至27個省區市的62個城市。

十一、智慧養老

工信部聯電子〔201725號文,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目前正在引導醫院、養老機構、社區服務中心和相關企業機構參與支持應用試點項目示范建設,支持企業探索可推廣、可復制的智慧健康養老服務模式。先后于2017年經評選53家企業成為首批全國智慧健康養老示范企業,2018年第二批示范企業26家。另外,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公布了《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2018年版)》。信息化、便捷化、智能化,正在路上。

十二、聚焦細分

未來養老屬于合理分工、協同作戰、分享共贏的時代。聚焦細分市場,在兩公分寬處,做到兩公里深,誰能做到誰就能贏在未來。結合美國概念與中國習慣,可以把老年人劃分為青年老人GGgo go55-75歲,中年老人SGslow go70-85歲,老年老人NGno go80+歲。青年老人注重享老,旅居康養、創業就業等,青年老人是發揮潛能非余熱,是最大的生產者;中年老人注重為老,健康管理、養生保健、老年大學等;老年老人注重養老,生活照料、醫療康護、精神慰藉、安寧療護等。比如北京松堂醫院,松堂品牌,聚焦臨終關懷30多年。比如聚焦居家養老上門服務,提供“六助”服務,即助餐、助潔、助急、助浴、助行、助醫,也有加上助學、助樂、助安、助聊提供“十助”服務。

十三、小而精致

養老機構小型化、網絡化、便捷化、精致化、親情化一定是未來的一個大趨勢。一個百十張床位的養老機構,小而快樂幸福卻令人羨慕,多么令人向往啊。未來多數的居民小區規劃配置一個嵌入式小微養老機構,必成標配現象,就像現在的社區幼兒園一樣普遍化,也許還會常見老年+幼兒園或者幼兒+老年養護院的現象。

十四、老年用品

“吃住行、游購娛、醫養康護、為學交、修聞樂”全老年用品產業鏈,包括研發、生產、適配和租賃,別說制造業、實體經濟,中國制造2025戰略方向。尤其、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的智能化產品更是值得研究,比如養老護理機器人。

十五、人才培育

行業共識,養老服務關鍵是人才,一線康護人才、懂經營的管理人才。目前我國持證養老護理人才僅僅30萬人,按照1:5的平均護理配比,當前合格專業的養老護理人才需求缺口達780萬人;按照護理人才需求每年以20萬人的速度遞增,2020年需求缺口840萬人,2030年缺口需求求1040萬人,2050年需求缺口2040萬人。我國已有審批新建的康養職業學院出現,也有不少高等院校新增或擴增護理學院、康復學院,老年醫學科、老年護理學科、老年康復學科等。

十六、品牌輸出

深耕養老品牌,通過打造養老現象、旋風(沖擊波)、模式、品牌、標準,進而輸出品牌、輸出團隊、輸出管理、輸出模式、輸出標準、輸出文化,最終成就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忠誠度。

十七、現代服務業

現代服務業與高端服務業融合即是康養服務業。教育、醫療、養老當屬服務業范疇。養老的本質是服務,服務的口碑是品牌,品牌的目標是輸出。輸出的結果是產業。未來屬于康養現代服務業,未來養老行業(康養產業)的趨勢是高端現代服務業。